拜讀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tw/2015/04/blog-post_22.html 此篇文章有感而發.
筆者從事安控產業十年以上,這個產業的興衰可以說都有參與到了,台灣安控產業從之前的百家爭鳴到後來對岸興起後剩下的幾家,連部分小上市公司都用了對岸的模組產品跟殼然後貼上自家Logo生產,只剩下一支手數得出來的願意再台灣生產製造,文章雖然說韓國安控還不錯但其實就我接受到的資訊來看韓國現在也開始也被海康攻入了,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見其價格破壞到連韓國市場都有他的立足之地。
更悲哀的是還有台灣業者在玩背信手法,這家已經爆出來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302/566703/
中國的經濟模式除了複製台灣的經驗之外更加入了當年韓國的政府扶持背景,所以其安控業者攻城掠地無往不利,甚至在諸多國家的專案還大手筆免費提供整套設備,為了就是卡住系統的位置讓後續整個國家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設備,再加上其有量吸引諸多方案(chip solution)供應商提供方案使用並且願意支援,讓其整體品質已經跟台灣相同甚至超越不少,端看保固期間就知道其對產品的自信以及是有心經營品牌的宏願,但說了這麼多並非鼓吹對岸多麼神勇;安控品牌其實可以切割成高端 中端 低端的品牌,歐系品牌大多走高端整合,曾經有某間公司面試我問到迪士尼等大型園區用的是何者安控?但事實上安控其實在這些地方往往會跟環控綁在一起,大廠西門子、Honeywell、BOSCH其實一直有相關的設備整合,就視訊監控的金額來說在這種機電環控裡根本只佔了一點點比例而已,當然市場最大的中低端就輪到很多廠商搶食,也有廠商玩著小型ODM做特殊應用市場或者跟電信商配合玩P2P生意。
https://www.honeywellprocess.com/en-US/explore/Pages/default.aspx
http://www.siemens.com.au/bt-enviro-control
台灣能走中端的廠商也不多,兼具備軟硬體實力的也只有一家就我看來也只剩下這家具備強大實力能夠存活下來,其他的都有相當多的變數。特別是用對岸產品OEM的如果沒有搭配方案或者足夠的實力都將會只是曇花一現,也不只安控業現在手機業也是一樣的情況,當大家都玩安卓的時候,能獲利的廠商將會非常的少。
誰是最大的獲利者?其實應該算是SI與消費者,不斷的廝殺之下,安控產品也開始逐漸了M型化,但M型的另外一端產品其實是夠用,由於處於防禦性產業所以品牌反而不會是消費者所Care的,試問有多少消費者知道安控上市公司有那些?在台灣諸多飲料店一問大多都是不知道的答案,因本人在2012年跑遍五分埔店家詢問關於是否願意升級到720P設備,大多都是碰了釘子,原因大多在於太貴之外即使清楚抓到也沒有太多作用,大多是當下舉證以及防止員工盜竊,所以監控系統變成了非必要性的支出更新,因此在台灣IP-CAM的普及非常緩慢,大多是有錢的上市公司或者店面再使用然而HDCCTV的產生讓市場起了變化,可是這變化並非是賺到的錢的變化而是讓舊有的類比更快的淘汰,AHD的產品價格跟類比幾乎一樣讓類比的生存空間更為狹小,消費者也不必因高清拘泥於選擇普通的產品然而這些產品的推廣決定還是在安裝商身上,能夠更低的價格取得更高的價格賣出才是王道,只是網路普及的今天大多數消費者會在網路做功課比價,所以剩下的也是安裝服務費用,所以文章內提到配線專業變得很重要,台灣在這一塊遲遲未有像日本跟澳洲一樣的專業認證所以品質差異很大,所以除了產品外這一塊市場專業的提升也是重點項目。
而接下來除了玩4K, H.265以及專案常用的IVS, 安控產業勢必得更多的花樣與IOT整合才能獲利,但目前看來大家都還在摸索IOT的真正應用,消費者也一知半解,這一段都是需要開發的市場,撇除IOT,台灣用成本控制玩硬體是玩不贏中國的與其如此不如打造一款外觀質感以及規格彈性的產品切入中高端,徹底不與中國競價才能走出不同的一片天。
接下來的兩年市場會逐步汰換也是時候了。